当前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迟华基运用泽泻汤经验

2019-08-20

迟华基教授为山东省名中医,在《内经》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经验颇丰。迟老师在治疗由湿热郁滞导致的胀满、疼痛时,善于紧扣病机关键——不通则痛,在主治方基础上灵活加减运用泽泻汤,意在泄热化浊、因势利导、通利下焦,使邪有出路。

[摘要]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用于治疗昏冒眩晕兼或饮停心下所引起多种痰饮病证。然泽泻汤原是由《黄帝内经》泽泻饮化简而来,故迟华基教授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泽泻饮的主治病机,发现泽泻、白术两药配伍能够有效治疗由湿热之邪困滞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引发的多种气血郁滞疾病。在治疗胸闷、胃脘痛、关节疼痛时常在主方基础上配伍泽泻汤,以助健脾利湿、畅达中焦,使湿热之邪从下焦而泄,通则不痛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是临床经典验方。《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组方为泽泻和白术,主要治疗昏冒眩晕兼或饮停心下所引起的胸中痞满、咳喘、小便不利等。因此泽泻和白术成为临床上健脾利水的常用药对,如五苓散、当归芍药散、导水茯苓汤中都含有此药对。近几年中医对泽泻汤的研究多集中在降血脂、血压的药物机制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梅尼埃病的经验探讨上笔者认为对于泽泻、白术两药配伍的主治病机及临床应用应当予以重视和深入研究。迟华基教授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多年来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和临床,在《内经》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经验颇丰。通过学习迟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医案,发现迟老师在治疗由湿热郁滞导致的胀满、疼痛时,善于紧扣病机关键——不通则痛,在主治方基础上灵活加减运用泽泻汤,意在泄热化浊、因势利导、通利下焦,使邪有出路。

1  泽泻汤溯源

《内经》虽仅有组方十三首,却每首都能明确病机、巧妙配伍,并且注重炮制和用法,有着启迪后世的深远作用,迟老师临床应用泽泻汤的理论依据和辨证思路就来自于《内经》泽泻饮。《素问·病能论》云:“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三指撮为后饭。”泽泻饮用于治疗酒风病,酒风在《素问·风论》中又名“漏风”,因酒致病,其临床表现以汗出、恶风为主,伴有身热、喘息、倦怠无力、少气等症。治疗予以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止汗;糜衔即薇衔,味苦平微寒,能祛风湿、治筋痿。三药配伍,能泄能补能缓。酒为质清滑利之品、熟谷之液,其性本热,《灵枢·论勇》谓其“气剽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此病为饮酒太过,其气聚于脾,内生湿热之邪,热盛则生风,继而伤及四肢筋肉以致身热汗出如浴、恶风少气、四肢倦怠乏力之症,故治疗应以健脾利湿为主,辅以益气止汗、柔筋止痛。




2  泽泻白术配伍分析

柯联才曾提出,泽泻饮在临床应用时并不局限于酒风一病,大凡湿邪为患皆可治也。迟老师也主张学习经典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遣方用药时不拘泥于经方、古方,所以在临床治疗其他湿热郁滞类疾病时常取泽泻、白术两药与主治方巧妙配伍,在健脾祛湿的基础上有较为显著的祛邪导滞之功。深入探析酒风病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湿热之邪胶着脾胃之气。酒风最突出的症状是汗出恶风,看似是一个表虚之证,但其实导致汗出、恶风的原因是内有湿热郁阻中焦气机,使脾气不能上归于肺,土不生金,肺气虚弱;另一方面湿热之邪郁而化热,热盛则生风。如《类经》言:“酒性本热,过饮而病,故令身热。湿热伤于筋,故解堕。湿热蒸于皮肤,故汗出如浴。汗多则卫虚,故恶风。”因此,迟老师认为泽泻、白术配伍不但能健脾渗湿,还能因势利导,使湿热之邪从下焦得泄,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病证。糜衔草祛风湿、止痹痛,功用明确,若患者无四肢筋脉痹痛则无需应用此药。析言之,酒风病的病变脏腑首先在脾,其饮酒病因与饮食肥甘厚味相类,均能助热化湿,脾困则湿聚,内生热邪,湿与热胶着阻于中焦,升降失职,导致湿浊、痰浊、血瘀等有形之邪,严重者湿热之邪还会旁犯肝胆亦或累及肾脏。其常见临床表现为:清阳不升导致的眩晕憋闷,胃脘部的胀满疼痛,消渴病,以及肝经湿热下注导致的下肢关节疼痛、女性月经不调等。初诊时见舌苔黄腻、脉弦滑者尤为适用,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帮助判断病机。泽泻入肾、膀胱经,性寒味甘淡,气味俱薄,能利水泄热,通利下焦。《本草崇原》云:“泽泻泻泽于中土,故养五脏。”白术入脾、胃经,性温,气味俱厚,能强健中焦脾气,有除湿利水之功。《药性赋》谓其“可升可降”,即可枢中焦气机之升降,畅达中焦使水道通焉。两药相伍,泽泻重在泄湿,白术重在健脾,一泄一补,一薄一厚,共奏调畅中焦、健脾化湿之功。使邪热积滞从下焦得泄。因此,迟老师认为泽泻汤有着良好的泄热导滞、畅达中焦之功效。


3  临证异病同治

基于以上分析,临床治疗湿热类疼痛、胀满等疾病常配伍泽泻、白术,此为《内经》因势利导——顺其病邪性质和部位而治的治疗原则。《灵枢·百病始生》云:“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说明不同的病邪所伤部位不同,湿热之邪易伤人体下部,故治疗时应当注重清利下焦。同时可根据病邪所造之“势”,采取相应措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翟双庆指出尤其是以实邪为主的病证,应根据邪气所在部位和性质进行相应治疗,使之从最快捷的途径,以最快的速度排出体外,以免病邪继续深入损伤正气。迟老师还主张将白术、苍术共用,若是患者疼痛症状较为明显,则重用苍术以温散燥湿、散郁止痛。对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者,症状见头晕、耳鸣、恶心,加入适当的半夏、白术以燥湿除痰降逆;对胃脘部胀满疼痛者,加入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鸡内金等消食化积之药;对于肝胆湿热者常见有下肢膝关节肿大、疼痛者,加入车前子、滑石、怀牛膝、五灵脂等清利湿热、通利下焦。此外,这类疾病在临床上有着较为显著的诊断要点。望诊常见患者面色萎黄,尤其口唇、鼻唇口周围颜色晦暗不明,严重者出现痤疮。舌诊可示患者舌苔中后部黄厚腻,并在舌苔中散见红点。脉象常见弦滑脉,关脉独大且与寸脉、尺脉连接不畅,表示中焦气机不通,大便常稀溏黏滞。



                                                                       (新中鲁中医院

千佛山院区 济南市历下区山师东路28-4号(点此地图导航->)
趵突泉院区: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南路6号 (点此地图导航->)
  •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3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