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一些对激素等有效,有一些像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目前无明确有效地治疗手段,加之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传统药物的毒副作用,使得患者难以依从。我院张伟教授带领山东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团队成员,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科研攻关,对于间质性肺疾病的诊疗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善而独到的体系。其治疗效果得到业界及省内外广大患者的认可,治疗水平国内领先,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4月1日齐鲁晚报就此采访了张伟教授。
春暖花开之季,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之时。“由于春季气温变化较为剧烈,空气中的花粉、粉尘等大量增多,容易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而出现胸闷、气喘等。”我院副院长张伟表示,“一旦出现胸闷、气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胸闷气喘不一定是哮喘,也可能是间质性肺炎”。
胸闷气喘不一定是哮喘
近年来,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其表现为气喘、呼吸困难、胸闷等,常常被误诊,从而耽误治疗。“尤其一些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过来的患者,多被误诊为哮喘或普通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规治疗无效,才送到我们这里来。”张伟说。
张伟说:间质性肺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漫功能降低、低氧血症以及以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间质性肺炎可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张伟解释说:“大家经常提到的肺纤维化在某种程度上指的就是间质性肺炎。因为肺纤维化是间质性肺炎一个结局性或终末期的病理改变,是间质性肺炎的重要影像学表现,所以常常以肺纤维化来代指间质性肺炎。”
“正常肺泡之间的间质是有弹性的,肺间质纤维化后弹性不足,会影响到肺的气体弥散功能,即吸入的空气将无法在体内进行气血交换,这样自然就不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所以会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口唇紫绀等。”张伟说。
中西医结合效果好
“目前对间质性肺炎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显,并多伴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张伟认为:“中医对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以中药联合吡非尼酮治疗IPF(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获得了可喜的势头。”
总结三十余年临床经验,并针对间质性肺炎的病机变化,张伟创造性地提出“气运失常”、“血运失常”、“津液代谢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本虚标实”贯穿间质性肺炎病程的始终,并首次提出从“毒”论治间质性肺炎的学术思想。在治疗方面,张伟提出了“234准则”,即:“两个结合”、“三大原则”、“四大治法”。
首先,针对间质性肺炎的病机变化,张伟提出了两个结合的治疗原则:“治疗间质性肺炎首先应该中西医结合,具体来说,两个结合是指病证结合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2014年2月25日,美国InterMune公司宣布的ASCEND研究数据进一步显示,吡非尼酮对IPF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IPF病情进展。结合研究结果,张伟进一步开展了中药联合吡非尼酮治疗IPF的研究,力争吡非尼酮治疗IPF找到一条增效、减毒的途径。
同时,针对间质性肺炎的病机特点,张伟提出了三大治疗原则:即“以和为贵”、“以通为顺”、“以稳为健”。“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贯穿间质性肺炎始终,调理肺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中医上常说的以平为期、以和为贵”,张伟解释道,“痰、瘀、毒等邪痹阻肺络,是导致病情进展演变的重要因素,临床运用活血祛痰、解毒通络等治疗大法,使邪去络通,恢复肺宣发、肃降之功能。”
张伟表示,“虚”是间质性肺炎发生的内在因素,同时由于在治疗时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机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招致外邪的侵袭,使病情加重。“因此在治疗时应重视扶正固本,益肺补肾、培土生金,以促进间质性肺炎的康复并保持病情的稳定性。”张伟说。
最后,针对间质性肺炎的病机变化,在“两个结合”、“三大治则”的指导下,张伟提出了间质性肺炎的“四大治法”,即活血通络、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在临床已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调整生活,定期随诊
“除药物治疗,正确的生活尤为重要。总结为八个字即衣、食、住、行、氧疗、戒烟。间质性肺炎的病人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如简单的散步、深呼吸、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的耐受力。”张伟表示。
间质性肺炎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和感染。“感染后会加重特发性肺纤维化病情,但患者往往因为习惯了呼吸不好,容易忽视呼吸上的微小变化及加重的咳嗽。”因此张伟建议患者及时向医生汇报新发症状或症状的新变化,以尽快采取治疗。
“对已知的容易引起自身过敏、诱发哮喘的食物,应避免食用。例如有些过敏体质者常因吃了鱼、虾、蟹等海腥类的食品而诱发咳、喘加重。”张伟解释道,肺纤维化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忌口”,既可以避免由于饮食不慎导致咳、喘加重,又可以防止因过于讲究“忌口”而影响身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此外,张伟提醒道:“患者应定期随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转自省中医网站)